文秘类
秘书学概论(第二版)
作者: 金常德 赵莲娜
所属类别: 高职高专类课程规划教材 文秘类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ISBN:978-7-5611-3865-6
印次:2版3次 装帧:平装 页数:200
前言
《秘书学概论》(第二版)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文秘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
本教材的编写试图探索一些更加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要求、更加适合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学的新思路,打破秘书专业教材编写的传统束缚。一段时期以来,高职高专秘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在专业教育的起始阶段(第一学期)开设一门秘书学概论类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统领。但是,该门课程大多着眼于学科性,重在阐析秘书学科的理论构架,内容上理论色彩过浓,而且党政秘书内容过多,对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学而言并不合适,也与秘书职业的发展及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不相吻合。这种倾向主要源于秘书专业教学中的传统观念及思维定式。另一种倾向是跳过秘书学概论类的基础理论课程而直接开设秘书实务这样的技能性课程。实践中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但是往往忽略了职业认知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重做事、轻做人,在本质上也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这种倾向主要源于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片面理解和功利需求。
上述两种倾向以专业教育的本质目标来衡量,均有失偏颇。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岗位能力教育,但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实际操作能力的获得,还应该致力于一种心灵的训练。因此,我们认为,秘书基础理论课程应该开设,但讲什么、学什么则很重要。也就是说,在秘书专业教学中应该开设以职业认知为主旨的具有导引性质的基础理论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对秘书职业有正确的认知,让其了解秘书职业,理解秘书职业,热爱秘书职业。有鉴于此,我们从教材建设的角度对此做了一些尝试,改变了传统教材编写的思路,编写了这本教材,其着眼点是职业性,重在梳理秘书职业的实践面貌,也可作为开设秘书实务等技能性课程的必备前导。
本教材在整体框架设计和内容取舍安排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不追求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而崇尚接近学生就业与从业所需,分别从职业概说、职业角色、职业资质、职业关系、职业方法、职业谋求、职业规划、职业认证等方面做了介绍。在体例上尝试以项目为引导,以“阅读材料—学习任务—知识准备—素养训练”来构建每一个学习项目,并在行文中辅以“小链接” “小提示” “情景案例” “职场箴言” “轻松一刻”等栏目,使教材活泼生动,力求改变传统秘书基础理论教材内容深奥、形式僵化的面貌。期望这些努力能够给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学及基础理论教材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众多秘书专业教材及秘书学相关研究成果,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致力于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学的突破与提升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本教材由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金常德、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赵莲娜任主编,沈阳师范大学李泽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卢如华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金常德编写第一、二、四、六、七章,赵莲娜编写第五、八章,李泽淳编写第九章,卢如华编写第三章。金常德提出编写思路,设计编写大纲,并负责全书统稿。
本教材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时完善。
目录
第一章秘书职业概说1
项目一认知秘书的含义1
项目二认知秘书的职业化8
第二章秘书职业角色14
项目一认知秘书的角色定位14
项目二认知秘书的角色条件22
项目三认知秘书的角色意识28
第三章秘书职业资质34
项目一认知秘书的知识和能力34
项目二认知秘书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40
项目三认知秘书的职业性格和沟通素养52
项目四认知秘书的智商和情商62
第四章秘书职业关系71
项目一认知秘书的人际关系71
项目二认知秘书与领导的关系78
项目三认知秘书其他人际关系86
第五章秘书职业方法92
项目一认知秘书工作的方法92
项目二认知秘书工作的艺术99
第六章秘书职业谋求106
项目一认知秘书的求职准备106
项目二认知秘书的求职技巧111
第七章秘书职业规划126
项目一认知职业生涯基础知识126
项目二认知秘书职业生涯规划139
第八章秘书职业认证150
项目一认知秘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150
项目二认知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考试156
第九章国外的秘书职业161
项目一认知国外的秘书职业161
项目二认知秘书组织与节日174
附录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版)178
参考文献188